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何云教授、唐妍梅副教授团队Applied Surface Science:物理热蒸发原位合成三维共价有机框架薄膜

发布者:符可鹏发布时间:2023-03-09浏览次数:41

近日,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何云教授、唐妍梅副教授、梁晓光副教授团队,利用物理热蒸发技术,首次在锌衬底上原位无溶剂合成了三维共价有机框架(3D COFs)薄膜,使得3D COFs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电池器件领域。该研究成果以 Solvent-Free and In Situ Synthesis of Three-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Thin Films on Zn Anodes for Zn–Air Batteries 为题发表于Applied Surface Science (中科院SCI分区一区,影响因子:7.392)。我校为论文完成第一单位,第一作者为我校在读硕士梅志巍同学。

研究内容:

    

 

图1. 物理热蒸发技术制备3D COFs示意图。

共价有机框架是由两个或三个单体共价连接而成的结晶多孔聚合物。相比二维共价有机框架(2D COFs),3D COFs具有比表面积高、密度低、开放位点多、拓扑结构可设计等优点。因此,3D COFs在气体/离子选择性、催化、储能、传感器、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目前,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的3D COFs呈粉末状晶体结构,这使得3D COFs在器件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。因此,开发新技术合成3D COFs薄膜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。为此,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何云教授研究团队利用物理热蒸发技术,实现了在锌衬底上无溶剂原位合成3D COFs薄膜(图1)。

 

 

图2. 3D COFs薄膜表面形貌表征。

实验结果表明,通过物理热蒸发技术可精确控制合成的3D COFs薄膜厚度、且薄膜表面平滑致密、结晶度较高(图2)。

 

图3. 阳极负载有3D COFs薄膜的锌空气电池性能展示

由于采用的是无溶剂原位合成技术,3D COFs薄膜与锌电极界面电阻较小。同时,3D COFs现出较高的氢氧根离子运输能力和对锌枝晶的抑制作用。因此,组装的水系锌空气电池和柔性锌空气电池均表现出了优异性能(图3)。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psusc.2022.156324